• 2025-05-20 17:26:11
  • 阅读(7866)
  • 评论(43)
  • 作者|顶点商业 小舒

    作者|顶点商业 小舒

    近日,小红书宣布与淘宝天猫达成战略合作,提出“红猫计划”,打通用户从种草到拔草的全链路流程。品牌商家、小红书和淘宝天猫三方都可以观测到消费者从种草到下单的全过程。

    继淘天以后,小红书与京东合作的消息也已确认失实。双方合作方式或与淘天类似,小红书内的商品链接可以间接跳转至京东页面。

    这意味着,小红书将自己3亿月活的流量池开放给了第三方平台,让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进行了一次深度同盟。

    详细而言,就是小红书开放笔记的全链路数据,淘天商家可以看见种草笔记的详细转化数据。此举对双方而言是各取所需,淘天想要流量增长,小红书想要种草效果数据。

    将核心资产种草数据开放给竞争敌手,小红书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‘杀鸡取卵’——若连转化链路都依赖其他平台,未来怎样解脱“流量血库”的命运?将自己的流量池“拱手送人”,甘愿为其他平台做嫁衣?难道小红书放弃自营电商了?

    当广告增多,小红书社区的“活人感”是不是会减少?小红书又将怎样完成自营电商闭环?此次战略究竟是小红书被“逼急了”的无奈商业化决策,还是对电商星斗大海野心的尚有筹谋?

    展开剩余 87 %

    平台数据互通,办理痛点?

    根据官方公布,此次红猫计划有三个重点:一是平台数据互通,商家可以观测到用户从种草到下单的全链路效果,商家也可以间接在小红书内投放产品。二是流量扶持,红猫计划商家可以获得淘天投放,进步曝光。三是业务联动,广告笔记下方可以间接挂淘天店铺的链接,用户可间接跳转,完成“种草中转”。

    小红书和京东的合作类似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“平台数据互通”意义庞大。这是小红书首次打通从种草到电商消费转化的全链路,不仅意味着转化变得更加高效,还意味着对商家而言,其转化投入可以被更清楚地衡量。

    以往小红书广告投流有个痛点,就是平台产生的种草内容,每每在其他电商平台完成终究转化。用户在小红书笔记看到意向商品,转而翻开京东或淘宝完成购买。小红书3亿日活的超强流量,却无法完成无效的商业化收割。

    商家可以在小红书看到笔记浏览量、点赞、收藏等前端数据,但笔记录际的转化效果怎样、广告终究效果怎样、用户终究在哪里下单,是没有办法准确追踪的。

    作为服务快消外企品牌的市场营销,小珊报告“顶点商业”,她们都知道在小红书种草的重要性,但没有终端成交的数据,很难说服国外的老板们加大在小红书的投放预算。

    而平台数据互通就办理了这一痛点,小红书开放笔记阅读量等前端数据,淘天开放笔记跳转到店铺的后端数据,如进店、收藏加购、付费成交等。如许就能清楚量化每一条笔记的种草效果,追踪广告投放。

    广告一直是内容社区的核心收入泉源,这也是小红书流质变现最间接的方式。据广发证券 2024年2月研报数据,2023年广告营销贡献了小红书约70%-80%的营收,别的收入则主要来自电商业务。

    对小红书而言,广告效果变得可量化、可视化后,商家天然会加大投放预算,为平台带来更可观的广告收入。

    据悉,目前小红书和淘天、京东的合作行业,仅限大快消、活动户外、大健康三大行业中的部分类目,其他行业暂不开放。这是小红书的智慧之处,这几类都是种草周期较长的品类。与其让用户在小红书种草后到各大平台比价,不如间接打通和货架电商的合作,增加商品成交量。而像打扮、饮食类等消费链条短的品类,小红书仍掌控在自己手中。

    超强“种草”力,小红书为何做不好自营电商

    传统广告期间,品牌“以我为中央”,通过电视、广告、宣扬牌等序言投放赓续向消费者介绍“我是谁”,以此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。而在互联网期间,互联网内容已经逐步取代广告等传统序言方式,左右着消费者的决策。

    过去,人们大概在地铁站的墙上、公交车的扶手牌、高速公路旁的广告牌上看到品牌称号,进而产生消费愿望。现在,人们在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上看到短视频和图文内容,就大概想下单商品。

    德勤公布的《数字媒体趋势报告》表现,53%的消费者因社交媒体内容尝试新品牌,这一比例远高于传统广告。埃森哲一份消费者决策影响的调查报告也表现,社交媒体用户测评、KOL内容对用户购买决策的影响力,也远凌驾传统广告。

    2024年,小红书已经是一个月活凌驾3亿的社区,其中每月提供购买发起的用户就有1.7亿,另有600万在种草笔记评论区“求链接”的需求。这为小红书提供了超强的“活人感”,成为最具“种草能力”的内容社区。

    与抖音、快手、拼多多等直播电商拼价格、拼范围、拼生意业务效率的打法相比,小红书电商的核心优势是提供个人审美的生存计划。小红书擅长的是个性化、小众的生意业务,而不是大范围、如出一辙的生意业务。

    小红书擅长发明并理解人的需求,在红海中找出一片新蓝海。在传统电商平台上,是厂家生产什么,消费者被动接受什么。而在小红书,可以是消费者先提出需求,厂家再根据需求制作产品。这得益于它“最有活人感的UGC社区”之称。

    并且用户乃至可以间接与厂家相同,提出反应发起,在这种情况下,用户乃至可以成为品牌的共创者。

    在小红书“自力开辟听劝日记”的相干话题下,已有凌驾1万条“听劝式开辟”的相干接头。

    那末拥有如此强种草力的小红书,为什么做不好自营电商呢?

    一是‌用户举动与平台基因的错位,超80%用户习气在小红书完成种草后转向其他平台生意业务,这一现象间接致使平台难以沉淀闭环消费场景。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小红书缺乏电商基础设施——既无淘宝的价格战能力、京东的物流系统,也贫乏拼多多的产业带资源,商品溢价率高达行业平均1.5倍。

    二是营收布局致使的战略失衡,2024年广告业务为小红书贡献了72%的营收,且连结48%的高速增长,这使得公司资源长时间向营销业务倾斜。在“轻资产变现”与“重投入做电商”的决议中,小红书挑选了前者,致使供给链等电商核心能力扶植滞后。

    三是‌社区生态与商业化的根本矛盾‌,平台以“朴拙分享”的社区调性发迹,但商业化历程中,传统电商商家大范围入驻、博主广告内容泛滥,使得原生UGC内容被浓缩。这种撕裂让小红书陷入两难:周全商业化会摧毁社区基本,维持调性又难以满意红利需求,终究构成战略扭捏的困局。

    小红书放弃闭环电商了吗?

    所有内容平台做电商的尽头都是闭环,只有如许,才能打通从种草到转化的全链路,精准追踪广告的投放效果。同时,闭环也是某种水平上的一种威慑性计谋,利于平台而限定商家。如果商家想要卖货,就必须入驻平台,从0开始搭建新团队,为平台的供给链添砖加瓦。

    过去十年间,小红书已经频频冲击电商闭环未果。2014年的自营跨境电商“福利社”、2022年的“小绿洲”都在2023、2024年接踵封闭。2023年打造“买手电商”,2024升级为“生存方式电商”。每一步,小红书都想做出自己的闭环,但都没有成效。

    第三方数据表现,2023年小红书自营商城的成交占比仍不敷平台总GMV的5%,远低于行业预期。换句话说,平台花了巨大的流量,砸下资源做“闭环”,结果用户依旧跳去其他平台下单。

    2021年小红书自动堵截淘宝外链,以强推自建电商闭环。2022年小红书上线《社区商业条约》,夸大在平台内完成生意业务而不要引导到站外。2025年3月小红书公布《生意业务导流违规管理细则》,严厉袭击站外引流,封禁在评论区发淘宝的账号。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小红书为了电商闭环做出的积极,直到2025年5月,小红书公布“红猫计划”,宣布与淘宝天猫打通外链,释放破墙旌旗灯号。

    小红书开放外链,似乎与其构建电商闭环的方针背道而驰?

    其实不然,在开放外链的同时,小红书也升级了“内链”,也就是评论区挂蓝链的功效。小红书仍在加速构建自有电商生态,赓续升级站内工具。

    从前蓝链只同意商家在自己的笔记下分享链接,升级后同意任何用户在任何笔记下进行评论挂链,点击就能间接跳转小红书店铺下单。数据表现,评论区蓝链日均凌驾6万条。

    短时间看来,开放外链,会为小红书带来很好的营收利润,广告收入也会水涨船高。但长时间看来,外链大概进一步巩固“小红书种草、其他平台成交”的用户习气,使得商业闭环更难构建。对付小红书而言,开放外链可以让其广告收入获得短时间增长,但这也会致使小红书电商基因的进一步缺失,商家就会把重心放在其他电商平台。

    与行业对比,从前抖音和快手也都曾跟淘天、京东这类电商平台达成合作。直到2020年10月,抖音直播宣布封杀外链,第三方泉源的商品克制进入直播间。快手也放弃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。自此以后,抖音和快手电商高速增长,两者离别在2022年和2023年完成GMV破万亿,成为电商行业的重要玩家。

    如许看来,小红书开放外链或许是在走抖音快手的“老路”。现在,开放外链宣布小红书打造闭环电商的阶段性失败。但在小红书电商变现的长远途径上,闭环仍然是一个不能不走的必选项。否则小红书只会沦为“给他人做嫁衣”的流量池,而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电商生态。

    当小红书将种草-成交的全链路数据拱手让给传统电商平台,它或许换来了一时的广告收入增长,但失去的大概是电商的入场券。当小红书被广告、外链充溢,种草笔记酿成广告话术,小红书苦心经营的社区空气正在变质,种草也会失去用户信任。

    小红书或许忘了,它的3亿月活之以是值钱,是因为年青人把这当成“生存方式指南”而不是“电商购物车”。当这个心智定位被摆荡,小红书就失去了立身之本。

    究竟素质上,小红书是一个内容社区,而不是电商平台。

    公布于:北京市
    59  收藏